最近的生活逐渐规律起来,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不错。一定程度的整理和反思的确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 社会建构论

在知乎上看到了社会建构论的相关内容,觉得有意思。简单记录一下。

起因是这里:

作为资深日本爱情动作片研究型学者的角度来看,对此课题也略有心得:其实女人的美貌到了一定程度就到头了,再美也就是肤如凝脂,五官俊俏,凤眼含春,魔鬼身材,看百八十个都这么美,也就没啥新鲜感了

但是!如果在这个美女名字前面加个头衔

比如现役女子大学生,这观赏价值一下子就涨了很多

再比如说,现役跨国企业 OL,这观赏价值就又上升到了新高度,同样的美女,你看着就觉得更加显著地性感了

如果说,是退役运动员,前广播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当红女团成员下海

那绝对是喵了个咪的,就算付费也得下载,光听番号名字就眼花耳热,气血上头

我估计那些中美人计的也差不多,你送个青楼美人过去,人家大人物见得美女多了,哪看的上这个

可是,如果这美女高学历高智商,出身世家,职业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举一动高贵典雅,这么一尤物平常都只能远观不能亵渎,突然有一天她主动含羞带臊地来勾引你,大部分人应该都是把持不住的。

我认为美人计纯属虚构,因为那些人根本不缺美人,怎么可能中美人计呢? - 霜雪明的回答 - 知乎.

所以异性的吸引力中,美貌只是最基础的、占比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 “高端” 吸引力,来自于社会关系和社会地位。

基于 Wikipedia: Social ConstructivismWikipedia: Social Constructionism, 我发现中文似乎是如此干瘪。它们都被翻译为社会建构主义

两者都认为知识是基于社会关系构建而成的,但前者强调知识(真理)基于社会的有限适用,后者强调社会关系的创造性。(归纳自 Critical Realism vs Social Constructionism & Social Constructivism: Application to a Social Housing Research Study. )

其实我也不确定我的理解对不对...

# 国家资本主义

这是关于 1953 年前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因后果的思考。

为什么想到这些?来自温铁军:其实我们建国初期本来是要走资本主义的,为什么后来走了社会主义呢

标题有诱导嫌疑。实际上三大改造阶段至今国家资本主义始终存在,只是规模和程度有所不同。

为什么不能用对待地主阶级的方式对待民族资产阶级,即不直接一棒子打死民族资产阶级?毛主席在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毛选第四卷)中提到:

第三,中国的现代性工业的产值虽然还只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百分之十左右,但是它却极为集中,最大的和最主要的资本是集中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中国官僚资产阶级的手里。没收这些资本归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所有,就使人民共和国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使国营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成分。这一部分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谁要是忽视或轻视了这一点,谁就要犯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第四,中国的私人资本主义工业,占了现代性工业中的第二位,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代表人物,由于受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或限制,在人民民主革命斗争中常常采取参加或者保持中立的立场。由于这些,并由于中国经济现在还处在落后状态,在革命胜利以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需要尽可能地利用城乡私人资本主义的积极性,以利于国民经济的向前发展。在这个时期内,一切不是于国民经济有害而是于国民经济有利的城乡资本主义成分,都应当容许其存在和发展。这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经济上必要的。但是中国资本主义的存在和发展,不是如同资本主义国家那样不受限制任其泛滥的。它将从几个方面被限制 —— 在活动范围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在市场价格方面,在劳动条件方面。我们要从各方面,按照各地、各业和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对于资本主义采取恰如其分的有伸缩性的限制政策。孙中山的节制资本的口号,我们依然必须用和用得着。但是为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利益,为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现在和将来的利益,决不可以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限制得太大太死,必须容许它们在人民共和国的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的轨道内有存在和发展的余地。对于私人资本主义采取限制政策,是必然要受到资产阶级在各种程度和各种方式上的反抗的,特别是私人企业中的大企业主,即大资本家。限制和反限制,将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内部阶级斗争的主要形式。如果认为我们现在不要限制资本主义,认为可以抛弃 “节制资本” 的口号,这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右倾机会主义的观点。但是反过来,如果认为应当对私人资本限制得太大太死,或者认为简直可以很快地消灭私人资本,这也是完全错误的,这就是 “左” 倾机会主义或冒险主义的观点。

根据上面这两段,毛主席首先提到的是中国当时资本主义的组成成分。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阶级手中的资本主义工业,虽然是中国当初 GDP 的很小一部分,但是是当时中国工业的核心和命脉。因此,不论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还是从维护国家稳健发展的角度,都需要将这一部分强行收归国有。

其次,毛主席提到的是私人资本主义,现在也被部分称为民族资本主义。在这里仅仅指出需要有限制地容许其存在和发展,但并没有说为什么不能快速消灭私人资本或不加限制。

我认为包括几个原因:

  • 经济学角度:
    • 必要性:私人资本主义在当初的国家生产和安全方面不占有支柱地位,不需要强行收归国有。
    • 可行性:资本主义的生产要素种类繁多,不同于地主阶级,强行收归国有存在造成生产要素大量流失 / 被破坏的风险。
  • 政治角度:
    • 当初的国内外并不太平,因此国内阶级斗争仍需缓和,不可操之过急。
    • 政治制度在短时间内不会大幅转向,需要一定程度延续抗战期间统一战线的制度。(历史制度论?)

就写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