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本来打算随玩随写来着,但是玩到最后还是挺累的,没有写的动力了。玩的过程中脑袋里常常出现一些有趣的想法,但是最后记下的也不多,而且逻辑可能有些乱。所以最后开始写是回来一周之后的事情了。

就这样吧,摆烂了。

# 四川的风土人情 —— 玩的时候的随便观察

前往成都搭乘的飞机是川航的,声称提供热早餐。清晨五点五十从床上爬起来,出于对飞机餐的信任,并没有打算在家先吃点吃的。在一早的忙碌与期待下,飞机终于在八点半开始起飞,九点钟完成爬升,被投喂早餐已经是九点半左右的事情了。锡箔纸包裹的是一份大米粥,辅有南瓜丝点缀。此外的餐盒里是一块盼盼小面包、一袋榨菜丝、一小包豌豆以及一小盒酸奶。

嗯,我真的是碳水仙人呢。

碳水仙人.jpg

抵达天府机场后,搭乘地铁前往宽窄巷子附近的酒店放下行李办理入住。地铁 18 号线是从天府机场进入成都城区的快线,期间诸多小站不停,让前往草堂北路地铁站的时间短至仅仅一个半小时左右。

地铁上坐在我身旁的三个阿姨操四川本地口音,她们有的提小箱子,有的则只有大大的背包相伴。三者之二由于过累,直接趴在箱上或躺在座椅上睡着了。她们面色黯淡,大概是归乡的务工人员,终于可以放下心踏实睡一会了叭。

从十八号线调转至一号线,机场线的荒芜感顿时消散,取而代之的是的匆忙与拥挤,虽不及工作日的北京四号线,但是觅得座位也是不易。成都的慢生活,似乎是不可能在地铁中寻得的。伴随荒芜感消散的,还有旅人之间抱团的归属感。机场线的乘客大多是来蓉旅游的,陌生于蓉且间或缺乏自信,而又时不时评头品足一番,颇有看客之风。

一号线上的群体则几乎完全是成都本地人了,尖锐、婉转而略带可爱的四川口音,让我既疏离,又新奇。然而仔细聆听一番并在脑海中品味才得出结论,四川口音大抵是没有普通话好听的,因为尖锐的声音穿透力强,让饥肠辘辘几将饿晕的我倏地清醒过来。在一般的课堂上,我大概是不会如此快清醒的。

细细观察四川男女老幼,样貌衣着及言行举止与北方确又不同。作为湿润的南方城市,成都人的皮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甚至不及北方沿海地区。然而,成都人身形大多较瘦,或许因而旗袍盛行,古稀老妪着旗袍者亦不少见。在酒店入住的问询中得知,成都火锅大多晚餐热闹,中午则几乎没有本地人会吃。在我吃的四川火锅中,身旁的一桌显然是北方人,因为他尝试在只提供油碟的四川火锅中寻找麻酱蘸料。嘿,这不就露馅了嘛!

此外,地铁上看到一个五十多岁的大爷,短黑丝袜配板鞋,甚是奇妙。

# 四川的博物馆 —— 知识付费与知识垄断

四川一行,看的最多的就是各色 “博物馆”。为什么要打引号?因为许多地方我认为并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的博物馆。这几天中,我去过的博物馆主要有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博物院杜甫草堂博物馆(这是我感觉最不像博物馆的)以及三星堆博物馆。此外,还有一些没去的包括武侯祠博物馆成都博物馆

# 金沙遗址博物馆

抵达成都首日下午去了金沙遗址博物馆,下午三点半左右到馆,六点钟博物馆闭馆,两个半小时的时间略显仓促。该馆依金沙遗址所建,包括陈列馆和遗迹馆两座主体建筑。园区其余部分则是公园,为博物馆点缀了生的气息。

自东门入,首先参观了遗迹馆,即金沙遗址考古现场的展示。入馆时,有非官方的导游询问是否需要讲解。我似乎不太习惯这样,且出于囊中羞涩,最终还是拒绝了。离开推销的导游后,看到身旁的另一组游客皆戴耳机,为首则是导游在对话筒低语,将文物知识以类似武侠小说传声入耳的方式灌注到游客耳中。想要靠近导游蹭点知识,似乎已经是遥不可及。面对戴耳机的游客,不戴耳机的我似乎有些惶恐,好像是被标注了二等公民一样。

金沙遗址博物馆的主体是陈列馆,即考古现场发掘物品的陈列。

# 大慈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