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 12 月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两会的浓缩版。
研究中国经济,需要关注每年两会、每季度政治局会议、每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2025 年 3 月 5 日,政府工作报告出炉。从报告来看,定量目标基本符合预期,即 GDP、CPI、赤字率等。
股市:去年 9 月底国家出台政策,从而迎来好的行情。
去年 Q4 GDP 达到 的增长。
去年 9 月政治局会议:要全面客观冷静看待当前经济形势,正视困难、坚定信心。说明领导层偏谨慎克制。因此将来的政策基调会偏宽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外部环境可能对我国贸易、科技等领域造成更大冲击”。实现今年目标 “很不容易,必须付出艰苦努力”。
因此,在短时期内,国家会更为重视内循环,提振消费。
如果政府文件中的哪些话朗朗上口,那一定是领导人说的。
“出台实施政策要能早则早”。
最近半年政策转向,到底转了什么?
国家对中国经济的难点、堵点、卡点、痛点很清楚。对中期内计划是偏进取的表达,比如 GDP 目标是 . 定下该 GDP 目标是要与国家中长期目标相衔接。如果要在 2035 年翻一番,那么需要年均 .
2025 年的 CPI 目标定在 , 而之前都定在 左右。因此相比于之前的约束性目标,变为预期性目标。
赤字率是地方政府扩张的态度。
赤字率和广义赤字率:海外喜欢看广义赤字率。即加上政府性质的债券,如国债、专项债。2025 年的广义赤字大约为 . 也是近年来最高。
因此,从财政的视角来看,2025 年是应对危机的模式。
如果将来会大幅加关税,那么我国政策会在今年年中进一步加杠杆。
中国经济的政策怎么转向?
- 从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国家清楚看待当前的问题。
- 当前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只有一条路,就是加杠杆。从四部门来看(个人、企业、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来看,只有中央政府还能继续加杠杆。例如出现了地方政府的化债政策。而 7 年前,国家说 “压实主体责任,谁的孩子谁抱走”。因此政策转向明显。此外,今年以旧换新规模再度翻倍,达到 3000 亿。国家在不停降低中央加杠杆的门槛(后面还会继续举债加杠杆)。
股市会不会出现平等基金?“千招万招,管不住货币就是无用之招”。MFT(现代货币理论)和 QE(量化宽松政策)可以值得研究。如果股市出现严重下跌,国家会可能出台平等基金等类似政策。
08 年金融危机时,美国的赤字率是 左右,因此中央仍然有较大的政策规模。
未来两三年看中国经济好不好:内部看消费和地产,外部看出口。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占增长率的 .
目前来看,人均旅游消费支出仍然没有回复到疫情前水平。仅达到当年的 至 左右。因为我国居民的财富占比主要是房地产。因此房价会显著影响居民消费。
何时房价不会影响居民消费?需要两个条件:
- 房价稳定;
- 房价占居民财富比例在一半以下。
国家该不该直接发钱?目前来看,提高消费的主要策略有两点:
- 提高个税起征点
- 消费券
中国市场空间大,回旋余地大,韧性足。这不是一句空话。
今年中国出口能不能稳住?过去几年全球总需求稳定,因此前几年出口占比较小。今年 Trump 的关税是无差别的,包括对加拿大、墨西哥、英国等。这会导致全球贸易需求下降。因此全球经济 2025 年可能负增长。我国的出口可能也为负值。
将来的房地产下跌有没有可能收窄?如果能收窄,那么中国经济会更加乐观。可以在未来三至六个月观察房价变化。
以旧换新会不会透支将来市场?是的。因此以旧换新是应急举措,但是短时期内有效。因此是 “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利率的本质是增长和通胀的函数。
宏观经济和股市如何关联?宏观研究是总量研究。可以决定买股还是买债,买周期还是买科技?但是不能决定个股层面。未来几年基本面不是核心逻辑,因为经济总量会基本平稳。如果大幅下跌,可以买医药等防御品种。
逆财富效应。今年提到稳楼市股市。可以认为今年有望突破道德风险,直接救治吗?今年会保主体,即 “有效防范放弃债务违约风险”。2022 年 “三保”。万科会不会倒闭?国家大概率会救。国家的底线思维比较强。专项债可以用来政府还钱,实际也是底线打破(改变了资金属性)。
国家有没有可能使用股市扩充居民财富?股市可以提高财产性收入,同时稳信心。显然国家认为股市是信心的晴雨表,不会让股市大跌。
二手房和新房的区别?新房主要是三线外,二手房是一二线城市。目前二手房交易上升,反映的是核心一二线城市的经济水平。二手房活跃有助于稳定价格,有助于提高对新房价格的预期。
# 商业
商业从消费者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