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宏观局势分析
# 百年 —— 全球大格局演变
当前出现四种秩序变革:
- 社会思潮极端化:全球所有国家在舆论管控上都是趋严的,国家需要将更多的精力偏向内固(维持社会思潮稳定)。
- 全球秩序空心化:全球秩序是美国霸权所提供的公共品。
- 全球经济疲软化
- 全球军事动荡化(前三点的结果)
当前,全球处于旧秩序逐渐瓦解,新秩序逐渐形成的阶段。这一秩序重构的过程大约需要 10-30 年。对应的,上一次全球秩序重构是 19 世纪后期美国经济赶超英国,再早一次是 1750 年前后英国 - 荷兰更替。
按照重要性排序,权力三要素为科技(知识)、暴力、财富。其中,科技决定暴力的方式,暴力决定财富。如果没有科技而拥有财富,就是晚清。
二十大做出战略机遇期的重大修订,认为不再完全处于战略机遇期,而是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共存。进而,才会有发展与安全共存,才会有底线思维、强军政策等等。
从近两百年的经验来看,当外部环境紧张时,容易出现如下特征:
- 强势内阁,强势领导人,如罗斯福,丘吉尔;
- 高效的、强势的财政动员体系;
- 金融行业的地位会大幅下降,金融行业的地位降低为服务实体发展。
金融行业更应该看金融工作会议而非十五五。
# 十年 —— 中国中趋势判断 —— 转型攻坚期
# 转型的急切性
按照国家经济发展,可以大致分五类:
- 发达国家
- 美国之后,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只有四个国家 / 地区,即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这些国家 / 地区都是典型的资源并不充裕的国家,多为岛国或城市型国家。也就是说,美国之后没有一个大国加入发达国家行列。
- 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包括俄罗斯、巴西、土耳其、阿根廷、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国家在接近中等收入门槛之后的十年内,都出现了军变、政变、颜色革命等。
- 中国大陆:2001 年跨入中等收入阶段,其后人均 GDP 高速增长,用时 18 年接近人均 GDP 一万美元的关口。
- 跨国中等收入阶段时间尚不长,增长速度缓慢的国家,如印尼、印度、越南、菲律宾。
因此,中国的现代化是人口巨大的现代化。
# 人口老龄化
2000 年老龄人口超 7%, 进入老龄化。2024 年 15.6%, 进入深度老龄化。预计 2036 年老龄人口超过 21%, 进入超高度老龄化。
# 转型的必要性 —— 碳中和与能源结构
美国人平均一年 15-20 条毛巾,中国平均一条毛巾用七年。
如果中国能源消费人均以美国为标杆,则中国需要消耗世界能源总量的 75%. 因此,中国的碳达峰碳中和能源转型是和平崛起的必然选择。
# 转型的抓手 —— 主导未来的前沿科技竞争
通过梳理全球主要国家、智库及科技咨询公司的报告,共同认可的新型前沿技术按照重要性排序为:
- 人工智能
- 自动化系统与机器人
- 空间技术
- 量子技术
- 通信和网络技术
# 五年 —— 从二十届四中全会看十五五方向
# 主基调
四中全会延续了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核心脉络,即强调统筹安全与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关键方向。
三中全会曾以 “三个面对” 概括当前发展的主要任务,这仍然适用于四中全会公报解读:
- 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
- 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
“八项规定什么时候过去?” 反腐倡廉并非阶段性工作,而是趋于常态化、制度化。
# 关注点
- 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
- 2035 目标更积极主动:到二〇三五年实现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幅跃升。其中国防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新增表述。
- 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出于疫情等原因,十四五没有增长目标。综合来看,十五五期间的 GDP 年均增速仍然在 5% 左右(专家组建议在 4.5% 以上)。
- 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是延续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提法,即 “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和关键产业备份”。当前,四川是唯一一个被确定为国家战略腹地的省份。目前提到的产业备份相关表述省份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其中四川、贵州两省提到工业母机、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领域。这些省份会出现增长平缓,但是固定资产增长极高的特点,这样经济增速总是会比潜在增速低。另外,产业备份也会使得我国长期出现严重通胀的概率不大。
- 加强重点领域国家安全建设
- 科技自立自强:相比于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到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本次改为称 “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
中国所有的产业分为三大类:- 传统产业:位于既定经济循环中,产品明确。政策是 “小鞭子抽打你”,通过国家政策促进提质增效。
- 新兴产业:产品特征与技术路线非常清楚,初具规模,有望未来五至十年形成万亿及以上产业的产业。分成两个子项:
- 形成优势的新兴产业:光伏、新能源车等。未来五到十年内补贴等辅助政策逐渐退出。
- 未形成优势的新兴产业:以股权形势给予支持,产业形成后逐渐退出。
- 未来产业:目前路线尚不清晰,但是未来可能交叉产生重要产业或具有重要应用的。国家就是砸钱,允许供给先行。
- 大力提振消费:“十五五” 扩内需,投资和消费并重。一般来说,学术界没有形成共识,因此政策也不会贸然选择。相比于其它发达国家的同等收入水平时期,中国消费的服务水平偏低。因此十五五期间会重点发展服务消费。
- 增强必胜信心:如果一个国家经济新旧转型,那么一般会有三种路径:1. 老的掉新的上不去:滑落到中等收入陷阱。2. 次优路径:旧经济承压,新经济车轮坚定向前发展。3. 最优路径:旧经济企稳,新经济加速,实现全面吗动能提升(帕累托改进)。当前是立足次优,走向最优。
#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政策体系
# 如果中国是一个大企业,企业的绩效和目标是如何贯彻的?
- 长期目标:党代会具体阐述。会确定一个十五年至二十年跨度的长期目标。如 1981-2000 奔小康,
- 中期目标:五年为规划具体阐述。
- 年度目标:十二月政治局会议定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政府工作报告阐述和落实。
- 年内工作:月度政治局,周度国常会,部委会议吹风。
| 会议名称 | 召开时间 | 核心词 | 主要议题 | 举例 |
|---|---|---|---|---|
| 一中全会 | 党代会闭幕第二天 | 人事 | ||
| 二中全会 | 人事 | |||
| 三中全会 | 经济 / 改革 | |||
| 四中全会 | 重大决策部署,中央军委调整 | |||
| 五中全会 | 国民经济规划 | |||
| 六中全会 | 意识形态、党的建设 | 不一定开,开必大事。如刘杰七中全会、十九届六中全会 | ||
| 七中全会 | 总结 | |||
# 五年规划啥
五年规划上来就是一张表,包含的具体经济指标包括下面这些等等:
- 经济发展
- 创新驱动
- 民生福祉
- 绿色生态
- 安全保障
# 规划国家很复杂
政策文件从来都是为了凝结共识的。
# 目标责任书
目标责任书就是军令状,实行问责和一票否决制度。签订目标责任书的政治任务包括 12 年环保,15 年脱贫攻坚,16 年去产能,18 年化解隐性债务等。
# 跟踪政策的时间门槛
仅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直发的政策文件,一年超过 4000 份。
# 必读的政策文件和会议
- 党代会文件(二十大报告
- 经济规划(十四五规划,看纲要即可
- 五年一次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 每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每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
- 每年四次的政治局会议
- 每一两周一次的国常会,看新闻标题即可
# 今年 —— 股债再平衡阶段持续,仍然看多 a 股
未来半年到四个季度,战略看多 a 股。目前仍然处于股债再平衡阶段。包括如下五个论据(当论据变化后,观点也会相应变化):
- 海外需求整体稳定,未来 9 个月外需窗口稳定;
- 经济循环最差的时候已经过去
- 制造业投资已经开始回落,供需均衡前置条件已经出现。涨不涨价看需求,止不止跌看供给。
- 大国博弈:中美过程难以预测,结果相对清晰;
- 股市波动率:中国股票波动率可能系统性降低了(出现平准基金)。
股市化债:是充实社保账户的合理做法,中长期战略逻辑在,短期的真实逻辑不存在。每一次牛市都会有,15 年也出现过。
现在债券属于跟随性资产,股涨则债跌,股跌则债涨。